山东交通学院关于制修订全日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
鲁交院研发〔2013〕7号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为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做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全国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坚持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并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定位
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整体优化
要立足教学过程全局,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妥善处理好德智体诸方面、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与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培养过程中的地位,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努力做到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力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最佳质量效果。
(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确定研究方向和教学内容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又要关注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顺应变化,最大限度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要主动争取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使方案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六)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
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七)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企业兼职导师参与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在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
(八)突出培养特色
培养特色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认真总结和继承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既要严格执行工程硕士领域人才培养相关标准,又要体现服务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三、培养方案架构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能灵活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本领域的工程实践中。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系统掌握交通运输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熟悉本领域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不断拓展知识面,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技术资料和科技文献。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为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四)培养年限
1.培养年限为3年。硕士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
2.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要求1.5年内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要求
(1)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按工程领域(研究方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要符合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学位标准。
(2)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3)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强调应用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课(8学分):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2)基础理论课(9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12学分):5-6 门课程。
(4)选修课(6-10学分):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设定 3-5门选修课。
3.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必修环节(25学分):
学术前沿讲座 1 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学分
实践教学 23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技术背景,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选题时要安排工程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并写出开题报告(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5篇)。开题报告要在教研室范围内,由校内、外导师,本教研室有关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专门会议上进行,经与会者集体评议,写出评语。开题报告须于第四学期末完成。
2.论文内容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2.5万字左右,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1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3.论文评阅
(1)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一位是校外专家。论文如以软件为主,评阅人中应有人熟悉软件,并进行软件验收。
(2)参照《工程硕士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论文答辩
(1)答辩申请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论文预审、论文评阅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工程硕士研究生,须填写《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答辩前,应由所在二级学院审查课程及其成绩和学分是否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必修环节是否完成,论文工作时间年限是否合乎要求等项内容。研究生须持学科与研究生处开具的《准许答辩通知书》参加答辩。
(2)答辩委员会组成
全日制工程硕士答辩委员会由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企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应由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
四、培养方案制订(修订)与实施过程
(一)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深入专业领域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分析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岗位核心能力,以便确立专业能力目标;走访行业主管部门,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确立专业的发展能力目标;走访其他院校,了解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便凸显我校专业特色;走访我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了解他们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知识需求,以便确定知识拓展类课程。
(二)规划培养方案
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确立1个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1种品格:诚信品格;2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3种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4项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核心技术技能、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系,形成具体、实用、可操作、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初稿。培养方案初稿形成后,召开培养方案论证会、广泛征集专业教师及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形成论证报告。
(三)精致实施过程
培养方案已经确定,应组织教师学习研讨,领会培养目标要求和知识能力体系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编制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大纲等教学文件,结合课程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四)畅通检测反馈渠道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畅通检测反馈渠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不断总结,做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山东交通学院
2013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