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工作 > 培养方案 > 正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09-25 】

山东交通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代码:430123

一、培养目标

本领域设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港航路桥与隧道工程、海洋运输与物流等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交通运输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具有提出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技术改造的能力。

5.具备收集、分析、应用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能够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熟悉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初步具备行业执业资格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

2.港航路桥与隧道工程

3.海洋运输与物流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5年。

五、课程体系及设置

本领域课程设置主要由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组成。公共必修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计算技能的培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以研究方向为背景,注重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以工程项目为背景,注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

必修

课程

031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1

考试

必选

12111001

科技英语

54

3

3

1

考试

12111002

专业英语

36

2

2

2

考试

01111001

工程应用数学

54

3

3

1

考试

10111001

管理学基础

36

2

2

1

考试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方向一

05121001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2

1

考试

必选2

04121001

计算机仿真技术

36

2

2

1

考试

04121002

现代车辆试验及检测技术

36

2

2

2

考试

05121002

交通安全技术

36

2

2

2

考试

方向二

07121001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48

2

2

1

考试

必选2

07121002

土木试验检测新技术

48

2

1

1

1

考试

07121003

工程施工力学

48

2

2

2

考试

07121004

工程项目组织

36

2

2

2

考试

方向三

05121003

交通运输工程学

36

2

2

1

考试

必选2

05121004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6

2

2

1

考试

05121005

现代物流学

36

2

2

2

考试

16121001

水上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

36

2

2

2

考试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方向一

04132001

汽车诊断学

36

2

1

1

2

考试

任选3

04132002

汽车安全技术

36

2

1

1

2

考试

04132003

汽车节能与排放技术

54

3

2

1

2

考试

04132004

专用车技术

36

2

2

2

考查

04132005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2

2

考查

04132006

汽车系统动力学

36

2

2

2

考试

05132001

交通运输安全检测与监控

36

2

1

1

2

考试

05132002

交通安全系统分析与仿真

36

2

2

2

考查

05132003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

36

2

1

1

2

考试

05132004

智能车辆及主动安全技术

36

2

1

1

2

考试

05132005

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36

2

2

2

考试

06132001

船舶动力节能技术

36

2

2

2

考试

方向二

07132001

高等结构理论

36

2

2

2

考试

任选3

07132002

高等路面工程

36

2

1

1

2

考试

07132003

高等桥梁工程

36

2

1

1

2

考试

07132004

隧道工程

36

2

2

2

考试

07132005

港口航道工程

36

2

2

2

考试

07132006

土木施工新技术

36

2

2

2

考查

07132007

高等路基工程

36

2

2

2

考查

07132008

沥青混合料

36

2

2

2

考试

07132009

水泥混凝土

36

2

2

2

考试

07132010

结构模型实验

36

2

1

1

2

考查

方向三

05132006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36

2

2

2

考试

任选3

05132007

船舶货运新技术

36

2

2

2

考试

05132008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备运用

36

2

2

2

考查

05132009

供应链成本控制与管理

36

2

2

2

考试

05132010

港口物流组织与优化

36

2

2

2

考查

05132011

物流金融

36

2

2

2

考试

16132001

海运法规与政策

36

2

2

2

考试

16132002

智能交通系统

36

2

2

2

考试

专业

实践

00121001

工程调研(实践)

4

2

2

12

考查

必选

00121002

案例分析

1

1

1

2

考查

00121003

工程实践

20

10

10

3

考查

00121004

科研实践

20

10

10

4

考查

学术

活动

00121005

学术报告(含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

1

考查

必选

00121006

文献综述

1

3

考查

学位论文

5

职业教育

00121007

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规划

2

以专题报告形式贯穿培养全过程

49

六、学分要求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49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学习 24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12学分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4学分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6学分

职业教育 2学分

2.专业实践及学术活动 25学分

其中:专业实践 23学分

学术活动 2学分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1年校内课程学习+0.5年企业专业实践+0.5年课题研究+0.5年撰写学位论文的培养模式。

培养体系:建立课堂教学、现场学习实践、技能应用相互连接的“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即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在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学习实践,参与或承担产品研制、工程项目技术攻关等技能应用。

(二)教学方法。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注重工程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1.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推行“边习边学”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同步开设工程技能训练和科研实践环节,加强工程能力培养。

2.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研究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景进行具体案例分析。通过研究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辨识、分析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尽早融入工程环境中。

3.引入新型的CDIO工程教育创新理念。通过自编教材,构件系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始终贯穿于CDIO各环节,实现研究生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过程中对工程理论的学习和工程项目实现。

八、联合培养措施

实施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与企业签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足够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建立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机制。

实施双导师制培养,重点强化工程训练和实践技能培养。由联合培养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指导和部分论文写作指导工作;同时联合培养单位给予研究生交通、食宿和实习补助等经费支持。

九、实践环节

推行校内基地课程实践、校外基地专业实践、工程技能训练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见下表。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形式与方法

实践安排

校内基地课程实践

针对专业基础课平台开设,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或科技创新平台下完成。

课程实践内容为本领域某一类别的专项工程技术应用。

课程后集中进行,共2周。

校外基地专业实践

在企业或工程项目中完成,结合重大工程项目需求,面向生产和应用实际,开展本专业领域中某一具体项目技术应用工作。

集中实践,

0.5年。

工程技能训练

结合导师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完成本领域的核心能力训练。参与国家相关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

集中实践,

0.5年。

科研实践

主要参与学术报告、科技竞赛等活动。

分阶段实施。

(一)实践环节安排在第3-4学期,实习场所为企业或工程项目。

(二)实践方式:采用现场教学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三类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四)实施步骤:

1.学校导师、企业兼职导师共同制定校内基地课程实践、校外基地专业实践、工程技能训练和科研实践大纲、指导书和实施计划。

2.研究生根据所选专业基础课的不同,依托相应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或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校内基地课程实践。

3.研究生进入企业兼职导师所在单位,结合企业兼职导师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本专业领域中某一具体项目技术应用工作,开展校外基地专业实践和工程技能训练。

4.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和学术报告,并提交总结报告。

(五)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加强导师聘任管理。

1.学校导师。由二级学院在本专业教师中遴选。担任导师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企业兼职导师。经校企双方商定后,由学校在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人员中聘任,并签订指导合同。

3.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现场教学、工程实践、科技攻关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六)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

1.研究生实习期间按时填写实践日志,总结实习心得,提出将来课题研究方向的思路。

2.研究生实践结束,应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包括调研报告、工程分析报告、技术革新建议、科研报告或论文,产品设计方案、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

3.指导教师填写研究生实践环节鉴定表,确定研究生实践成绩。

4.依据研究生实践表现、所提交实践总结报告、指导教师鉴定表等,对研究生实践环节进行考核。

十、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规划

开展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爱岗敬业为基础的职业情感教育,开展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为要求的职业纪律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研究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培育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开展有利于研究生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内容的职业规划活动。

十一、考核评价机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将知识掌握程度、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考核内容,采用学分制考核评价。

(一)知识掌握程度考核。

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以学位课程学分作为考核依据。学位课程(公共必选课程、专业基础必选课程、专业方向学修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二)学术活动环节考核。

1.文献综述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总数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并于第三学期完成不少于6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应反映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报告在第三学期开题报告时研究生集中进行汇报并由导师组评审,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

2.学术讲座

为了拓展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应用,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学校或学院组织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活动不少于2次,并提交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学术活动及其考核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三)实际运用能力考核。

实际运用能力考核以专业实践和论文撰写水平为考核依据。专业实践考核由过程考核与终期考核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研究生出勤、工作表现、实习日志为考核依据;终期考核以实习报告(包括调研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等)、工程项目技术总结及校外兼职导师鉴定材料作为考核依据。双导师或导师小组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职业道德及职业规划考核。

职业道德及职业规划考核以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为考核依据,按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记入研究生档案。

十二、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题目类型包括调研报告、工程分析报告、工程规划设计书、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技术革新与新产品研制等。

2.开题报告论证会

在第3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3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

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担任,经4名以上(含四名)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十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规定课程和学分,专业实践等环节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交通运输工程培养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