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工作 > 培养方案 > 正文

山东交通学院2022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7-02 】

山东交通学院2022版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专业:交通运输                        代码:0861

一、培养定位及目标

(一)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交通运输行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与本专业任职资格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扎实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行业相关规范,在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交通运输专业轨道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运输、水路交通运输三个专业领域,具体研究内容为:

1.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代码:086101)

以交通信息感知、决策与控制,先进交通装备为应用领域,重点开展新能源与绿色交通、新型载运工具、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检测技术、先进交通装备与控制、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电气牵引与传动等研究(轨道交通学院)。

2.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代码:086102)

以汽车设计、制造、运行安全为应用领域,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智能汽车与网联技术、汽车结构强度与可靠性、汽车节能环保、汽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汽车性能检测、汽车运行风险与技术保障等方向研究(汽车工程学院)。

以综合交通运输为应用领域,重点开展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及组织优化、物流规划与组织优化、物流装备研发和流程设计、多式联运及供应链管理、交通安全及事故鉴定、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交通大数据分析、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电商物流协同、物流大数据、物流金融等研究(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以公路、桥梁、隧道和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管养为应用领域,重点开展道路长期性能、路面结构与材料、桥梁隧道结构设计优化、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港口结构耐久性等研究(交通土建工程学院)。

3.水路交通运输(领域代码:086103)

以交通信息技术、航运科学与技术为应用领域,重点开展综合智能航海技术、航运物联网技术、海洋信息技术以及水上交通安全等研究(航运学院)。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定标准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修业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主要在学校集中进行,其中校企联合课程可在企业进行。

(二)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四)学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培养质量。

(五)学校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的导师组,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由学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企业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研究生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山东交通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以下成果之一:

1.发表1篇论文或授权1项专利(研究生排名第一);

2.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A类与B类赛事省级及以上奖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供参会和论文报告证明(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4.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按要求准备相应科研成果材料复印件报研究生工作处备案。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满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

课程总学分(含专业实践)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9学分,学位课15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数学类课程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本专业技术类课程;

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学术活动。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安排由研究生培养学院确定。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学位课

是否校企联合课程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2811204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研究生工作处

各方向必修

28112062

英语

36

2

1


28112043

数值分析

54

3

1


2811204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28112045

知识产权

18

1

1



28112046

信息检索

18

1

1



28112047

工程伦理

18

1

1



28112060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8

1

1



28112063

体育

18

1

1



专业基础课

21132001

人工智能

36

2

1


轨道交通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轨道交通运输领域086101)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1132002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轨道)

36

2

2


21132003

交通信息技术

36

2

2


21132004

现代控制理论(轨道)

36

2

2



21132005

交通运输工程学

36

2

2



04132020

现代控制理论(汽车)

36

2

1


汽车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086102)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4132022

车联网技术及应用

36

2

2


04132023

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36

2

2


04132024

自动测量与传感技术

36

2

2



04132025

车辆有限元分析

36

2

2



04132026

车辆系统动力学

36

2

2



04132027

智能车辆技术

36

2

2



05132030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交通)

36

2

1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5132031

数理统计与大数据应用

36

2

2


0513203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36

2

2


05132033

交通控制优化与设计

36

2

2



05132034

人工智能理论

36

2

2



05132035

供应链管理

36

2

2



07121060

结构有限元分析

36

2

1


交通土建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7121061

工程项目管理

36

2

2


07121062

弹塑性力学

36

2

2


07121063

结构模型实验

36

2

2



25121070

海上交通信息技术

36

2

1


航运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水路交通运输领域086103)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5121071

航运物联网

36

2

2



25121072

水上交通工程

36

2

2


25121073

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

36

2

2


专业选修课

21132006

系统建模

36

2

2



轨道交通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轨道交通运输领域(086101)

21132007

运输模型及优化

36

2

2



21132008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理论与应用

36

2

2



21132009

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学

36

2

2



21132010

新能源与交通技术

36

2

2



21132011

嵌入式系统

36

2

2



21132012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

36

2

2



21132013

自动驾驶技术

36

2

2


21132014

机器人技术

36

2

2



21132015

机电一体化

36

2

2



21132016

图像处理技术

36

2

2



21132017

轨道交通检测技术与信息处理

36

2

2



04132028

Matlab工程应用

36

2

2



汽车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086102)

04132029

现代车辆试验及测试

36

2

2



04132030

汽车可靠性理论

36

2

2



04132031

振动力学

36

2

2



04132032

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2



04132033

交通安全工程

36

2

2



04132034

汽车振动分析与噪声控制

36

2

2



04132035

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辨识技术

36

2

2



04132036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36

2

2



04132037

汽车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36

2

2



05132036

城市规划

36

2

2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05132037

交通流理论

36

2

2



05132038

智能交通系统

36

2

2



05132039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36

2

2



05132040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36

2

2



05132041

车路协同技术

36

2

2


05132042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36

2

2



05132043

交通安全评价

36

2

2



05132044

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36

2

2


05132045

智慧物流技术

36

2

2


05132046

多式联运技术

36

2

2



05132047

供应链金融

36

2

2



05132048

库存管理

36

2

2



05132049

物流创新理论与方法

36

2

2



07121064

高等路基工程

36

2

2



交通土建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07121065

高等路面结构与材料

36

2

2



07121066

公路养护新技术

36

2

2



07121067

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

36

2

2



07121068

桥梁检测与加固

36

2

2


07121069

高等土力学

36

2

2



07121070

隧道工程

36

2

2



07121071

土木施工新技术

36

2

2



07121072

公路测设新技术

36

2

2



07121073

高等岩石力学

36

2

2



07121074

隧道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

36

2

2



07121075

道路材料微观测试表征方法

36

2

2



25121074

综合导航技术

36

2

2



航运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水路交通运输领域

086103)

25121075

船舶操纵与控制理论

36

2

2



25121076

水上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

36

2

2



25121077

港口规划与管理

36

2

2



25121078

航运物流的管理与优化

36

2

2


补修课程

沿用本科课程编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2

2




轨道交通学院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限2门)

轨道交通设备

32

2




汽车构造

36

2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理论

36

2




现代物流学

32

2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32

2




土木工程材料

36

2




交通土建工程学院

路基路面工程

36

2




船舶管理

36

2




航运学院

海上货物运输

36

2




必修环节

28112064

专业实践

1年

8

3-4





28112049

学术活动


1

1-5




不少于6次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校内、外导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报告等材料,实践报告要有一定深度和见解,实践成果能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或实际工程的计划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提高等,实践单位、导师和二级学院审核评定实践表现并给出相应实践考核成绩,成绩合格及以上的,获得相应实践学分。

、学术活动

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研究生应在第6学期前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交通运输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交通运输专业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或者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又或者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完成论文选题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初完成。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学位论文答辩

(一)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毕业论文预答辩、论文重复率检测和论文评阅,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二)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副教授(或相当)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位是校外同行、企业或科研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

、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其交通运输硕士学位。

十一、其他

本培养方案从2022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山东交通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专业:机械                       代码:0855

一、培养定位及目标

(一)机械专业培养高端机械装备行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并与本专业任职资格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扎实掌握机械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行业相关规范,在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机械专业设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机器人工程领域,具体研究内容为:

1.机械工程(领域代码:085501)

以机电产品控制设计、机器人设计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水下机器人、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机电产品的优化设计、计算机的检测与控制、机器人的识别与控制、材料腐蚀、磨损与防护、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复杂构件的成型加工、增材制造技术、电气工程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以交通建设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技术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交通装备特别是交通建设装备设计制造、性能分析及智能控制、工程机械与智能化、交通装备电液驱动系统与工作装置研发、地下工程施工机器人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工程机械学院)

2.船舶工程(领域代码:085505)

以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性能与结构、游艇邮轮造型及内装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减振降噪与水下爆炸、海洋腐蚀与防护、优化设计与可靠性、海洋新能源开发、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海洋装备、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以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轮机管理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船舶动力装置自动化、海洋防污染与生态修复、船海新材料研发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航运学院)

3.机器人工程(领域代码:085510)

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智能车辆、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计算、云平台和5G通信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定标准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修业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主要在学校集中进行,其中校企联合课程可在企业进行。

(二)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四)学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培养质量。

(五)学校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的导师组,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由学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企业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研究生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山东交通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以下成果之一:

1.发表1篇论文或授权1项专利(研究生排名第一);

2.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A类与B类赛事省级及以上奖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供参会和论文报告证明(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4.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按要求准备相应科研成果材料复印件报研究生工作处备案。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满足机械行业需求。

课程总学分(含专业实践)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9学分,学位课15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数学类课程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机械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本专业技术类课程;

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学术活动。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安排由研究生培养学院确定。

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学位课

是否校企联合课程

授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2811204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研究生工作处


各方向必修

28112062

英语

36

2

1


28112043

数值分析

54

3

1


2811204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28112045

知识产权

18

1

1



28112046

信息检索

18

1

1



28112047

工程伦理

18

1

1



28112060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8

1

1



28112063

体育

18

1

1



专业基础课

26121080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36

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机械工程领域

(085501)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6121081

机器人设计

36

2

2


26121082

材料结构与性能

36

2

2


26121083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36

2

2



06121001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36

2

1


工程机械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6121002

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08121071

智能控制理论

36

2

2


06121003

交通装备智能检测技术

36

2

2



06121004

交通装备系统动力学

36

2

2



26121084

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

36

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船舶工程领域

(085505)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6121085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2


26121086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技术

36

2

2


26121087

船舶原理与设计

36

2

2


25121080

轮机工程基础

36

2

1


航运学院

(必修不少于4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5121081

高等工程热力学

36

2

2


25121082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2


25121083

船舶防污染与控制技术

36

2

2




08121070

Python高级应用

36

2

1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4

机器人工程领域

(085510)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8121071

智能控制理论

36

2

2


08121072

嵌入式系统

36

2

2



08121073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36

2

2


专业

选修

26121088

机电传动系统设计

36

2

2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机械工程领域

(085501)

26121089

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36

2

2



26121090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36

2

2



26121091

近代材料研究方法

36

2

2



26121092

数控技术

36

2

2



26121093

MATLAB工程及应用

36

2

2



26121094

增材制造技术

36

2

2



26121095

CAD/CAM/CAE一体化技术

36

2

2



06121008

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

36

2

2



工程机械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06121009

交通装备虚拟现实

36

2

2



06121010

智能装备机构学

36

2

2



06121011

数字图像识别处理

36

2

2


06121012

先进材料特种成型技术

36

2

2



06121013

交通装备信息化技术与管理

36

2

2



26121096

船舶计算流体力学

36

2

2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船舶工程领域

(085505)

26121097

船舶新技术应用

36

2

2



26121098

有限元分析应用

36

2

2



26121099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

36

2

2



26121100

腐蚀与防护原理

36

2

2



26121101

船舶振动噪声与爆炸冲击

36

2

2



26121102

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

36

2

2



26121103

海洋能源利用

36

2

2



25121084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

36

2

2



航运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25121085

船舶监控技术

36

2

2


25121086

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

36

2

2



25121087

船舶节能技术

36

2

2



25121088

计算机图形学与3D打印

36

2

2



25121089

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2



25121090

Python编程基础

36

2

2



25121091

人工智能概论

36

2

2



25121092

自动控制原理与实验

36

2

2



25121093

机器人操作系统

36

2

2



25121094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36

2

2




08121074

智能信息处理

36

2

1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机器人工程领域

(085510)

0812107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6

2

2



08121076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

36

2

2



08121077

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

2



08121078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36

2

2



08121079

先进PID控制

36

2

2



08121080

计算机控制

36

2

2



08121081

线性系统理论

36

2

2



08121082

预测控制

36

2

2



08121083

最优控制

36

2

2



08121084

系统辨识

36

2

2



08121085

先进电机控制技术

36

2

2



补修课程

沿用本科课程编号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3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船舶工程)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限2门)

船体结构

24


2



机械电子工程导论

16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

48


1



计算机技术基础

48


1-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

64


1-2



轮机概论

48


1-2



航运学院

轮机自动化

32


1-2



机械设计基础

64


1-2



工程机械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系统设计

48


1-2



必修环节

28112064

专业实践

1年

8

3-4





28112049

学术活动


1

1-5




不少于

6次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校内、外导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报告等材料,实践报告要有一定深度和见解,实践成果能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或实际工程的计划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提高等,实践单位、导师和二级学院审核评定实践表现并给出相应实践考核成绩,成绩合格及以上的,获得相应实践学分。

、学术活动

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研究生应在第6学期前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

、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机械专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机械专业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或者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又或者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完成论文选题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初完成。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学位论文答辩

(一)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毕业论文预答辩、论文重复率检测和论文评阅,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二)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副教授(或相当)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位是校外同行、企业或科研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

、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其机械硕士学位。

、其他

本培养方案从2022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工作处负责解释。